top of page

什么是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又称月经中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期之间,即排卵之时,周期性发作的子宫出血,但不一定每次月经中间期均见。排卵期出血一般流血量较少,常不易引起注意,流血时间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持续2-5天,一般多能自止。流血时常伴有轻微的腰部及一侧下腹部疼痛,即所谓排卵期疼痛。

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的女性,多属于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学称之为经间期出血。

本病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月经排净之后,血海空虚,冲任不足,经血逐渐蓄积,由空虚渐至充盛。两次月经之间为由虚至盛的转折,阴精充实,阳气内动,而出现絪缊(排卵)之期。一般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可自行适应这种变化,但若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早婚,房劳,多产,或烦心过度,忧郁恚怒,相火内炽而伤及肾阴,导致肾阴亏虚,阴不恋阳,于絪缊之时,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致出血。或经期,产后调摄不慎,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因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生湿,湿蕴化热,湿热蕰阻于胞络,充任,絪缊之时,阳气内动,引动内热,损伤充任而致出血。或经,产留瘀,淤血内停,阻于胞络,或因情志不畅,气滞而血瘀,絪缊之时,阳气内动,淤血与之相搏,损伤胞络而致出血。

辩证治疗

本病以肾阴虚为主,结合经间期出血的颜色,质地和舌脉辩证论治。阴虚火旺证,一般在此期偏前出血,量少色红,无血块;湿热证,常于带下赤白相杂而下;淤血证,重在少腹作痛,出血紫黯,有血块。治疗因本病的出血量很少,应从滋肾养血为主,配合利湿化瘀,注意本病的病理特点及其此期阴阳气血活动的特征,补阴不忘补阳,选择适当的补阳药物。

一,阴虚火旺证

主要证候 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红无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少寐,手足心热,溲黄便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二至丸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女贞子15g, 墨旱莲15g,生地黄10g,地骨皮10g, 山药20g, 山茱萸10g,玄参10g,麦门冬10g,荆芥灰10g,生甘草3g

加减 若面赤头痛者,加山栀6g,柴胡6g;心烦少寐者,加酸枣仁10g,合欢花10g;头目眩晕甚者,加枸杞子10g,杭菊花10g,白蒺藜12g

二,湿热蕰结证

主要证候 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紫红,质粘稠,神倦乏力,胸闷纳差,心烦口干不欲饮,小便短赤,小腹胀痛,平素带多,色黄或赤白混杂,质粘稠,有臭气,或有阴痒,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 清肝止淋汤加减:当归10g, 赤芍药10g,丹皮碳10g,薏苡仁20g,荆芥穗10g,炒苍术10g,黄柏6g,侧柏炭10g

加减 若烦热口渴,加山栀6g,芦根10g,小腹胀痛,加川楝子6g,延胡索10g;胸闷口腻,加藿香10g,佩兰10g,小便短赤淋痛,加木通6g,车前草12g, 甘草梢3g。

三, 淤血内阻证

主要证候 经间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紫黑有血块,少腹两侧胀痛或刺痛,胸闷烦躁,口渴不欲饮,舌质黯或有瘀点,脉细弦。

治法 化瘀止血,理气活络。

方药 逐淤止血汤加减:生地黄10g,当归10g,赤芍药12g,大黄(后下)5g,桃仁10g,牡丹皮12g,炙龟版10g,枳壳10g,五灵脂10g,生蒲黄(包煎)10g,陈棕炭12g

加减 若小腹胀痛,灼热者,加败酱草12g,川楝子8g, 延胡索10g,腰酸,加续断12g,桑寄生12g

 

1987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并被择优留校聘用。2002年获得中医妇科博士学位,师从《中医妇产科》六版教材的主编、全国知名中医妇科专家马宝璋教授。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善治各种妇产科疾病、各种疼痛症及疑难杂症。

尤其对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及月经病的中医中药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

诊所地址:64-68 Charing Cross Road, London WC2H 0BT

联系电话:020 7240 1188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