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谈谈针刺手法

在国外看中医,常常会接触到针灸。所谓针灸,即指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其中针刺尤为常用。由于大多外国人初次接受针刺,都比较害怕,所以无论是来自中国的还是外国本地的针灸师,在操作时多倾向予较轻的手法。事实上大多数只是轻轻的将针刺入穴位,留置30–50分钟后起出针,即完成所谓的一次针刺治疗。

严格的说这样的操作算不上真正的传统中国针灸。正规学过中医针灸的人都知道,针刺治病,在具体操作时都要懂得如何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只有行针得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下针前,当然首先得找准穴位,用压手食指或拇指(通常右手持针,进针和行针,被称为针手,而左手则为压手)按压几下穴位,有利于减轻进针时可能产生的疼痛或不适感,迅速将针刺入皮下,然后运用提插或捻转的方法将针进一步插入到最适当的深度,留针30—60分钟不等的时间。留针期间,通常应当每隔5—10分钟,提插、捻转或弹动一下针,以加强或保持一定的针感 。

一般来说,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在每个穴位都应有一定的感觉,即酸胀、重滞、冷热或痛麻等,即所谓的“得气”。有些穴位,还要求有针感传导,即沿经络放射或四周扩散至病痛所在的部位,称之为“气致病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石学敏教授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或中枢神经性瘫痪症时,提出醒脑开窍的针法,选取一些特定的穴位,运用较强刺激方法,且务必使针感沿肢体传导扩散,显著提高了疗效。如想获得针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必需学会娴熟运用针刺手法技巧,精益求精,才能到达理想效果。

以下来举一些例子,看看我们能否达到“得气”或“气致病所”的临床实践。1)下腹部穴位:关元、气海、中极、归来,这些都是用来治疗下腹部脏器有关的疾病,如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多囊卵巢,子宫下垂,盆腔炎,不孕不育;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肥大小便不利,下腹痛等。取用以上穴位针刺,要求有针感传导或扩散至生殖器、会阴部或下腹部一定区域。我经常碰到一些病人,曾经去过不同诊所接受针刺治疗,都说从没有过上述“得气”或“气致病所”的感觉。可以想象,那样的针刺治疗效果一定不会理想。我知道要取得那样的针感,一定要学会特别的技巧懂得如何操作。2)臀腿部,神经干附近的穴位:环跳、上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针刺这些穴位,特别是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都应有沿坐骨神经分布的径路传导的针感。3)腰骶部,三焦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位,通过一定针刺手法,均可以获得较好的得气效果,并向臀腿部传导,对腰腿痛等病症效果确切。4)颈部,人迎、扶突、天窗、臂丛穴等,通过特定手法可以让针感向上肢放射传导。

我们知道很多中医师,出国前很少或者从来就没有用过针灸治病的临床经验,大多也是来国外现学的,所以根本谈不上懂得或运用针刺手法,可以说都是糊弄外国人,严重影响了中医在国际上的形象 ,甚至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有些“中医生”,最基本的中医针灸理论、方法还没搞懂,却总是想走捷径,使用外门邪道,玷污了中医的名声。在此,我呼吁业界同行,珍惜在国外的机会,寻找时机回头再学,本来就有中医学历的请重温一下针灸学的内容,努力提高针刺技术。同时也提请各位病友,擦亮眼睛,要有意识谨慎选择正宗中医师做针灸治疗。

 

198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五年制本科学历,毕业分配到浙江安吉县医院,并经西医内、外、妇、儿各科轮转见习一年后开设中西医结合科,四年后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并就职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出国前为副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并开设专家门诊以及任教;被选为跨世纪青年人才,曾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990-1998年间曾带教多国留学生百余人。1983年-1993年十年间曾先后拜名师十几位,遍及杭州、湖州、萧山、上海和南京等地。90年代中期多次短期下乡支持基层医疗工作,患者量众;因此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线临床经验。应跃明医师好学,善总结,广泛饱览中西医著,籍以融会贯通,用诸临床,应验颇多。运用中西 医结合理论指导临床,尤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及不孕不育、男性病症、疼痛性疾病等。自1999年就职康泰以来,为该公司最资深坐堂医生之一。其为人诚恳,临诊讲求诚信。能治则不辞,不能治则一概言明,决不为盈利而延误治疗时机。

地址:9 Adelaide street,London, WC2N 4HZ

电话:020 7836 1355

电邮:London6@everwell.co.uk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